918博天堂(中华区)官方网站

我在深圳当志愿者

2024-01-10

2024-01-10  南方日报  SC02版  文:张玮 张佳欣 

我在深圳当志愿者.jpg

2024年元旦一过,农历新年的脚步也近了,象征着吉祥和喜庆的红色日渐成为装扮深圳街头巷尾的主色调。在各式各样的红色中,有一种红,出现在车站、机场、河道、公园、医院、文体场馆、福利院、敬老院等各类场所,跃动、温暖、充满生命力,这就是志愿者“红马甲”的颜色。

深圳是一座平均年龄仅32.5岁的青春之城,也是拥有381万志愿者、开放包容的志愿者之城。在这里,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常住人口的20%,约每5个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其中45岁以下志愿者占78.3%,平均年龄为36岁。

一抹“志愿红”,满城“文明风”。在深圳向世界展现超大城市现代化城市治理和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过程中,“红马甲”们的无私大爱、赤子之心的故事亦为深圳做注,汇聚了向上向善的力量。

专注“造血式”爱心公益 帮扶近八千特殊儿童家庭

高利利,深圳市天使家园特殊儿童关爱中心理事长,在深圳做志愿者13年。

因为在自己低谷期曾受到过他人安慰和鼓励,高利利总是怀着回馈社会之心。从与公益事业结缘的普通女性,成长为民间公益组织的带头人,高利利带领的深圳市天使家园特殊儿童中心志愿服务队至今已累计救助帮扶超过7700个脑瘫儿童困境家庭,而她却说“做志愿服务这一路走来,收获的远比付出多”。

高利利与脑瘫患儿家庭的故事,起源于一次“阳光助残”志愿活动。这类家庭照顾患儿的辛苦和因病致贫的困顿都让她印象深刻。“那些孩子不会自己吃饭、喝水,夫妻二人睡在孩子床下,白天和晚上轮流换班照顾孩子,太艰难了。”这一刻,高利利就下定决心,要为这些家庭尽一点绵薄之力。

经过多方询问,她了解到,“脑瘫”是新生儿特殊病患三大病症里唯一能够及早康复、及早改变命运的病症——孩子出生后六个月内有个治疗黄金期,一旦错过,多半会留下残疾或后遗症。“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及早干预,每救助一个脑瘫孩子,就能为国家减少一个残障人,非常有意义。”

2011年,高利利组建“天使家园”特殊儿童关爱中心志愿服务队。起初,通过义卖等较为简单的方式筹集物资,为脑瘫儿童家庭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困境。高利利开始思考“如何真正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大部分脑瘫患儿家庭里的妈妈困于家中照顾孩子,长期以来身心俱疲。我希望让孩子的妈妈们参与进来,成为‘天使家园’的主人。”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下,2013年,高利利成立了第一个“天使妈妈手工坊”,开展技能培训及手工义卖活动,之后又推出“天使妈妈赋能计划”,成立“天使妈妈艺术团”,向社会大众分享手工以及康复理疗等技能。

如今,“天使家园”里有越来越多的脑瘫患儿妈妈加入,并成为组织骨干,既用义卖、直播等方式实现再就业,又通过开展探访、培训等活动,实现志愿服务队内部的自我造血和互帮互助。截至2023年12月31日,近50户骨干妈妈自主运营开展活动近100场。

“我想让这些脑瘫孩子家长有一个自己的阵地,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我最看重的。”高利利说,经过受助和互助,脑瘫患儿妈妈们更有了助人的信心与决心。目前,“天使家园”已培养20位天使妈妈组建宣讲团,开展“脑瘫科普百万+”公益宣讲,累计开展超过2200场次公益宣传倡导活动,传播关注量累计超300万人次。

看到成百上千的脑瘫孩子站起来,进入幼儿园、小学和初中,脑瘫患儿妈妈们也可以走出家门,帮助其他的困难家庭,高利利感慨:“这一辈子活得值了”。接下来,她还希望能够联合各界力量,将“天使家园”打造为一个更牢固、更温暖的大家庭,实现对深圳脑瘫儿童困难家庭的全覆盖。

是“调解员”也是“河湖卫士” 用志愿服务推动基层治理

唐治红,深圳市坪山区龙田街道志愿者联合会治安队副队长,在深圳做志愿者11年。

拨通唐治红的电话,一阵热闹的音乐声传来,他语气中带歉意:“不好意思,今天幼儿园组织元旦文艺汇演,我们志愿者正在帮忙维持秩序。”身为深圳市坪山区龙田街道志愿者联合会治安队副队长,“忙得团团转”正是唐治红的常态。

唐治红与志愿服务的结缘始于2012年,但最让他记忆深刻的还是成为一名“护河卫士”的经历。“我刚到龙田治安队工作时就关注到单位门前因工业污染而发黑、发臭的田坑河。当时我就想,如果这里的水和重庆老家旁的河水一样清澈见底,该多好啊!”治理河道的念头油然而生,但由于缺少经验和人手不足,唐治红的这个想法被迫搁置。

2017年,唐治红看到团深圳市委发起“河未来,益起行”志愿服务活动,他立即申请成立了坪山区龙田护河志愿服务队,并担任队长。此后,巡河护河成了他的必修课。每天清晨,他都会沿着田坑河一路“巡视”,检查河道内是否出现垃圾,河水是否有浑浊、发臭的现象。

经过培训和实践,唐治红带领的护河志愿服务队逐渐形成了个人巡逻与集体巡逻相结合的巡河体系,并创新总结出“一看、二闻、三拍、四传”的实用要诀。6年过去,田坑河环境明显改善,“经常能看到河里有鱼、有螃蟹”。而唐治红也由于贡献突出,被评为全国“民间河湖卫士”、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和广东省“十佳最美河(湖)长”。

巡河护河之外,唐治红也希望凝聚社区里的热心群众,服务基层治理。2022年1月,“唐治红工作室”揭牌成立,成为坪山区首个志愿者个人工作室。起初只是希望有一个交流的场所,后来的“业务”却越来越多,从治安巡逻、矛盾调解到公益宣讲、社区活动,样样不落。

“志愿者服务民众,居民对我们也极其信任。志愿者出面协调解决矛盾纠纷,充当‘调解员’和‘软化剂’,效果明显。”唐治红认为,志愿服务是政府和民众间的桥梁和纽带。

如今,做志愿者已成为唐治红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的志愿服务累计时长已近万小时,同时还鼓励自己的孩子参与到志愿服务中。“下一步,我想引领更多青少年成为志愿者参与到基层治理活动中,输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给青少年锻炼自身、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成长机会。”唐治红说。

从“登山健将”到“救援队长” 向险而行把拯救生命当责任

石欣,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在深圳做志愿者20年。

被队员们喊作“狗队”的石欣,是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会长。自2003年第一次实施山地救援,他已参与国内山野救援行动300余次、全国各地大型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救援救灾工作50余次、国际灾害应急响应行动5次,累计救助危难群众千余人。“我们早一秒到达,被困群众就多一分希望。”一路向险而行,石欣认为,拯救生命是责任,更是使命。

作为登山健将,石欣许多年前就在户外运动圈“叱咤风云”。2003年7月,正在午睡的石欣接到朋友电话,得知有人在大鹏某处山上晕倒,情况十分危急,但事发地位于一条挑战难度很大的登山路线上,需要擅长户外运动的人去帮忙。石欣当即和几位朋友一同前往,但事发地接近最高峰,他们抵达时已是下午5时。

“尽管还有人在做心肺复苏,但当事人已经不行了。”回忆起当时场景,石欣仍深感遗憾。此后,石欣便和朋友们多次响应山地应急救援行动,但也逐渐意识到,仅靠几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

转折发生在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后。当时震区气候多变,一会儿下大雨,一会儿出太阳,一会儿又寒冷刺骨,住帐篷、睡板房。就这样每天克服不一样的困难,石欣跟随救援队在灾区持续工作了一年,帮助灾区人民重建社区、恢复生产,获得四川省绵竹市抗震救灾先进表彰。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那年六一儿童节时,孩子们在一片废墟的学校前,临时搭起简易舞台,唱起了《感恩的心》。”石欣说,看着灾区人民从几乎一无所有,到重新勇敢地站起来,自己内心深受触动。

也就是在这次救援中,他意识到,救援行动要建立起更专业的队伍。回到深圳后,即组织创立了深圳山地救援队,后注册成为深圳公益救援队。如今,救援队已拥有6个专业队、超过3000名公益救援志愿者,具备多灾种响应能力,先后参与“7·20河南省特大暴雨洪灾救灾工作”、雅安地震、土耳其地震、英德水灾、“山竹”台风、2020新冠疫情防控等国内外重大救援,成为国内一流的社会应急力量。

“灾难无情,我们的帮助也有限,但每次民众却用百分之百的热情回馈我们,传承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石欣始终坚持,救援服务不仅需要救援队,也需要全民学习、全民参与。于是,他带领救援队常年在各大志愿服务站及交通枢纽开展应急志愿服务活动与安全知识宣导,引导市民学习在面对灾害时如何自救、如何救人。

参与志愿服务20年,石欣已获“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五星级义工”“广东好人”等荣誉,近日又被广东省推荐参评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从事公益救援这些年,我见证了深圳急救事业从不被人熟知,到体系建设逐渐完善、社会关注重视,这是政府、社会组织与民众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坚持下去的底气。”石欣说。

用“赤子之心”浇灌“青春之花” 深圳学子放弃保研支教雪域高原

安家澍,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曲麻莱分队队长,在深圳做志愿者3年。

“您是一名明朗可爱的英语老师,谢谢您给我们带来很多知识。”从青海省曲麻莱县离开前,安家澍支教的班里孩子给他写了一封信。这让他从寒冷的高原回到温暖的深圳后,仍不时想起那段与孩子们相伴的难忘时光。

2022年8月,成绩优异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机电学院2018级本科生安家澍决定放弃争取到的保研名额,远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支教。

曲麻莱县位于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极度寒冷缺氧的高原高寒气候地区,是此次支教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比起洗衣服时,水的刺骨冰冷,更难克服的是缺氧。”安家澍在《我在曲麻莱》Vlog里深吸了一口气。除此之外,他和伙伴们还要克服居住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等生活问题。但目睹了孩子们因家中信号差,需在低温的户外帐篷里听网课的场景后,他意识到,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给孩子们带去温暖和光芒。

支教期间,安家澍先后担任过数学和英语老师。除了完成数百课时任务外,安家澍还认真制作各项学习资料,准备练习题和作业,并对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孩子进行一对一单独沟通,所带班级学习成绩排在年级前列。“多到班级里转转,和孩子们聊聊家里有几头牦牛、几只羊,感情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安家澍笑说。

在支教的同时,安家澍还主动参与多个乡村振兴专项课题与调研,发挥支教团的在场优势,为改进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定点帮扶曲麻莱县实施方案贡献力量,先后荣获2022年广东省优秀学生骨干、第26届青海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支教脚步永远在路上。”在安家澍看来,用一年时间为高原上的小朋友打开了一扇知识的“窗户”,这就像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回到深圳校园后,安家澍仍与当地的孩子们保持联系,鼓励他们勇敢追逐梦想。同时,在多地开展宣讲活动,分享支教故事,鼓励青年志愿者们投入西部支教中。让他欣喜的是,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选择走向雪域高原,用坚定信念和温暖行动,照亮孩子们的未来。

七旬香港阿婆退休定居鹏城 志愿服务要做到做不动为止

余振芳,南山区志愿者联合会助残组副组长,在深圳做志愿者18年。

作为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余振芳在儿时便常常听家里的长辈聊起内地的生活见闻。20世纪80年代初,因为哥哥来深圳蛇口创业,她第一次来到这片令她充满好奇的热土。2004年,余振芳在香港退休,她拒绝了儿子们接她去加拿大养老的建议,来到深圳定居,定居的第二年就注册成为志愿者。

“香港的背后是祖国,我就想用所学回馈祖国,帮助有需要的人。”此后,余振芳参与到助残志愿服务中,并成为南山区孤独症中心负责人。她几乎每周都会找时间陪孤独症孩子聊天、给他们讲故事,并同其他志愿者一起,通过各种活动,教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就是走在路上,这些小孩远远地就认出我来,大声地喊我‘奶奶’!”孩子们的成长让余振芳备感欣慰。她还定期看望和帮助几位残疾人士,长期资助河源乡下一个家庭生活困难的孩子。

由于能说一口流利的粤语和英语,余振芳是宝安机场最为熟悉的志愿者之一,也是外国人经常求助的对象。“他们都很惊讶,看到我这么大年纪还在做义工,英语还说得这么溜。”余振芳十分自豪地说。

为了提高服务能力,2022年,余振芳还完成了深圳机场“一键急救”高质量心肺复苏课程的训练,并通过了考核,成功救助过一些在机场晕倒的乘客。

20年过去,72岁的余振芳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7692小时,先后获得深圳市五星级志愿者、2023年度深圳十大志愿者等荣誉,她每天的服务日程也愈发满满当当。平时邻里遇到困难,她毫不犹豫伸出援手。“我要把志愿服务这件事一直做下去,做到做不动了为止。”在余振芳看来,帮助别人早已成为习惯。

(责任编辑 黄燕如)


友情链接: